|
英才故事|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主任白云:为国防军事医学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122
发表时间:2020-11-29 18:16 “军医大学培养的是未来的军医,我是教师,也是军人。”从教35年来,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主任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白云坚守教学一线,为国防军事医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,被评为全军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和总后优秀教师,获军队院校育才银奖,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。 “我从1980年考入陆军军医大学,一直留在重庆工作至今,重庆就是我的第二故乡。”作为2020年重庆英才·名家名师(教育领域),白云表示将继续坚守教学科研岗位,为国家和军队培养高素质军事医学人才。 创新《医学遗传学》案例引导式教学 “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本科阶段。”从教35年,白云始终坚持给本科生授课,讲授了医学遗传学、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、医学科研方法等多门课程。 在教学的同时,白云还通过不断优化课程内容,改革教育方法,全面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。其中,《医学遗传学》课程改革获得重庆市教改重点课题两项。 “在《医学遗传学》课改中,我们结合临床及科研工作,创建了独特的遗传病教学资源库。”白云介绍,遗传病危害极大,对每个家庭来说,患有遗传病是件非常不幸的事情。本地媒体曾报道过的“彭水矮人家族之谜”,“并指家族之谜”,“怪病笼罩奉节家庭,姐弟四人30岁后都突然瘫了”,还有“这家族好怪,多人难活到45岁”等,后经白云团队的研究,最终发现这些都是由于不同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。 区别传统课堂形式单一的教学形式,白云用这些鲜活的案例引导教学,通过“现象-问题-问题解决”教学方式,让学生从中主动思考学习,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。白云强调说:“通过案例引导教学,同时也培养学生关爱遗传病患者,提高他们对遗传病防控的意识和责任感。”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学习兴趣、运用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,“在基础课教学阶段,他们更主动探讨、分析病例,进入临床见习、实习后,发现类似遗传病也会主动联系老师,将问题带到实验室,一起开展科研工作。”这种将科研融入教学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,本科生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了科研论文5篇,为其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 白云多年的教改经验总结发表了10余篇教学论文,在全国会议进行了多次交流,获得国家、军队和学校多项教学成果奖,并被评为大学的优秀教学团队。“我们的目标是将《医学遗传学》建设成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,培养更多热爱医学、献身国防的优秀学员。” 作为医学遗传学领域的专家和重庆市遗传学会副理事长,白云致力于学科建设和发展。“我们通过与医院临床科室、重庆市人口计生研究院等单位合作,对重庆市的遗传病和高发食管癌进行调查,建立了遗传病案例资源库和研究技术平台。”白云团队除了研究发掘鉴定新的疾病基因,还开展遗传病基因诊断,为病人提供遗传咨询,指导病人再生育,减少出现新的遗传病患儿。 除了本科教学,白云还注重研究生教育,优化研究生课程建设,主持承担了2项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。从1994年开始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,“作为导师,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,以身作则,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治学态度的教育。”白云坚持,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,严谨求实是科研的生命线。多年来,结合遗传疾病问题和科学前沿进行科学研究,共培养了博士、硕士研究生42名,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56篇,获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2篇。 目前,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中,白云担任了大学课程改造专家组组长,率先进行课程建设探索,指导推进学校的课程体系和金课建设工作。 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中最关键的问题。”白云表示,作为大学教学督导专家组组长,她将以新理念新标准做好教学督导,建立体现课程思政、学生中心和“两性一度”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,为提高教学质量做贡献。 |